为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太原市城管环卫部门积极推进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对接餐饮单位超过5200家。
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不仅是环境卫生问题,更是关乎资源循环、食品安全与民生福祉的系统工程。
当前,餐厨垃圾治理已从无序倾倒向规范处置迈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餐馆的剩菜与塑料袋、纸巾混装,家庭厨余垃圾未分类便投入垃圾桶,导致收运环节先分后混,消解了前端分类成效。更有一些商家处置设施不足,露天堆放滋生蚊蝇、渗漏污水,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治理链条未能形成闭环,源头减量、规范收运、高效处置各环节衔接不畅。
破解餐厨垃圾困局要以全链条思维做细治理文章。在源头端,要从被动清理转向主动减量,推动餐饮企业落实光盘行动,推广小份菜、按需点餐,安装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引导居民养成剩菜打包、分类投放的习惯,从根源上减少垃圾产生量。在收运端,要筑牢规范防线,建立专用容器、专属车辆、定点收运体系,利用GPS定位、智能称重等技术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同时严厉打击“黑收运”,让每一批餐厨垃圾都走在阳光通道上。在处置端,要激活资源价值,加快建设规模化、智能化处置项目,通过生物降解、厌氧发酵等技术,将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柴油、有机肥料或沼气,让变废为宝价值真正落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餐厨垃圾治理从来不是相关部门或企业的独角戏,而需要企业、公众共同参与。餐饮企业应扛起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分类收运要求,拒绝混装混放,处置企业需坚守环保底线,确保排放达标、资源转化高效;城市居民要积极参与,把分类投放、节约用餐融入日常。只有相关部门优化管理模式、企业积极响应、公众主动配合,才能形成各负其责、协同发力的治理格局,织密餐厨垃圾治理的责任网。
从一桶乱装到闭环共治,从垃圾负担到资源增量,餐厨垃圾治理的每一步突破,都见证着城市绿色发展的变迁。只有收运处置的链条更顺、资源转化的效率更高、全民参与的氛围更浓,我们的城市才能更洁净、更宜居、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