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央视新闻频道《焦点访谈》栏目以《用匠心筑“地下之城”》为题,报道太原和雄安这“一老一新”两座城如何做好“里子”工程,让城市变得更有“内涵”。
报道介绍,对于很多城市来说,“线路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病每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各地想了不少办法。太原的老军营东巷是当地知名的小吃街,200多米长的街道两侧有100多家小吃店,烟火气十足。但在以前,这条街的地下只有一根排水管道,雨污混杂,臭味外溢。一到雨天,道路积水、污水倒灌等问题时有发生。
定期清掏下水道,治标不治本。去年年底,太原市政部门对这条街道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还对周边地下排水管网进行了改造。
在太原,像这样管网陈旧、亟待更新的城市道路还有不少。太原的做法是什么呢?通过“城市体检”发现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措施,谋划城市更新项目。去年,太原“城市体检”开展了两万余份抽样问卷调查,还专门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收集城市发展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依此推进改造项目。
与常规的修修补补不同,太原推行的地下管网改造,扒开一次路面,解决多个问题,还对管网、桥梁等设施安装采集监测控制传感器849套,实现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的“一网统管”。
报道称,依托“先体检,后更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去年以来,太原已改造完成3312个雨污混接接点,改造雨污合流制管网270条、总长118.8公里。近两年,总共完成各类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约300公里。
新闻[030929380]中模块[030929380.down]的模板内容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