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手机电量告急,充电宝就是“救命神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习以为常的充电宝使用操作,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埋下隐患,随时引发危险,使充电宝变成“凶器”。
很多人习惯将充电宝长时间插在插座上充电,认为能保证电量充足。殊不知,长时间过度充电,就像给充电宝“强行喂食”,会让内部的电池不堪重负。充电宝大多使用锂电池,过度充电会使电池发热,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不稳定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燃烧甚至爆炸。此外,过度充电还会加速电池老化,缩短使用寿命。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习惯随手将充电宝扔进包里,与钥匙、硬币等尖锐物品混放。当钥匙在包里移动、摩擦时,就像一把锋利的小刀,会划伤充电宝的外壳。一旦外壳破损,内部的电池和电路就失去了保护屏障,空气、水分等可能进入充电宝内部,引发短路。而且,尖锐物品还可能直接刺穿电池,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泄漏、反应,瞬间释放大量热量,引发火灾。
充电宝内部结构精密,即使外壳完好,摔落产生的冲击力也可能对内部的电池、电路板造成损伤。继续使用受损的充电宝,就像带着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专家提示,充电时要选择充电宝自带的充电线和匹配的充电头,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充电。避免过度充电,充满电后及时拔掉电源。同时,定期检查充电线和充电头,发现破损、老化的情况,及时更换。要轻拿轻放充电宝,避免与尖锐物品混放。如果充电宝不小心摔落,即使外观没有损坏,也建议先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充电宝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是否有异常发热、异味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送到专业的维修机构进行检测。此外,要避免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使用和存放充电宝。对于长期闲置的充电宝,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充放电,保持电池活性。
充电宝为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错误的使用操作却可能让它成为安全隐患,使“神器”变“凶器”,只有掌握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方法,才能让充电宝真正成为可靠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