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沉迷于网恋男友的甜言蜜语,将银行卡提供给对方;生意人为了走捷径办贷款,把对公账户交给对方,结果二人均被卷入犯罪链条。7月1日,迎泽区检察院通报该院办理的两起案件,以案释法揭秘诈骗套路,帮您见招拆招避免成为电诈“工具人”。
“甜蜜陷阱”变“洗钱帮凶”
2024年4月9日,离异女子王某通过一个婚恋网站,结识了一名自称姓林的男子。男子说,他在重庆做生意,也是离异单身。经过一段时间微信聊天,二人感情迅速升温,王某在对方甜言蜜语攻势下,开始与其以男女朋友关系相处。
当年4月26日,“男友”告诉王某,说做生意需要可靠的财务帮手,让王某使用她的银行卡帮忙“管理收支”,并称会支付工资。沉浸在“爱情”中的王某,毫不犹豫就将银行卡提供给对方。此后几天时间,王某的银行卡就陆续收到转账82.2万余元,随后按“男友”要求,使用支付宝、银行卡转出62.1万余元。当年5月底,王某发现银行卡被冻结。
警方调查发现,上述资金均为诈骗所得赃款。
“贷款捷径”成“犯罪通道”
2023年底,生意人李某急需资金周转,想要办理贷款,便通过网上“中介”,与微信名叫“诚信”的人取得联系。
“诚信”说,他有关系能帮李某快速办下30万元至200万元的大额贷款。于是,李某在对方指导下,注册了一家公司并开设了对公账户。2024年1月,因对方称“办理贷款需要审核账户”,李某便按要求将公司手续和对公账户相关证件、物品,全部交给“诚信”用于办理贷款。令他没想到的是,贷款迟迟没办下来,可对公账户在短时间内入账330余万元。此后,“诚信”便失联了。
就这样,李某不仅没贷到款,反而深陷犯罪漩涡,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查,李某所办对公账户入账的资金中,涉及电信诈骗金额80余万元。
涉嫌“帮信罪”将被追责
“这两起案件是典型的‘杀猪盘’和网络贷款诈骗。”案件移送迎泽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借此剖析电诈套路,为广大群众支招。
第一起案件中,骗子精心包装身份,利用情感需求建立信任,诱导被害人主动交出银行卡甚至操作转账,实际是利用其账户洗白诈骗赃款。第二起案件中,骗子抓住被害人急需贷款的心理,虚构“特殊渠道”“内部操作”等谎言,诱导被害人交出对公账户,然后用于接收、转移诈骗资金。
检察官表示,王某、李某虽然最初并未直接参与诈骗,但他们的行为已变相帮助犯罪实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根据刑法规定,“帮信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此类行为还面临其他法律风险。一是涉案账户被冻结,影响正常生活;二是信用记录受损,影响个人征信,导致贷款、出行等受限;三是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可能被诈骗受害者起诉要求赔偿损失;四是成为诈骗“替罪羊”,犯罪分子隐匿幕后,账户提供者首当其冲被追究法律责任。
防范电诈指南请收好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更是为了不让自己沦为犯罪分子的‘工具’。”检察官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筑牢反诈防线。
“借卡”“借账户”,坚决说不!只要涉及出借、出租、出售银行卡、手机卡、身份证、对公账户等,一律拒绝。这些是个人和企业的核心金融凭证,绝不能外借。
“网恋”涉及金钱,高度警惕!凡是在未见面或未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提出金钱往来要求,尤其是要求提供账户、帮忙转账、投资理财的,极可能是“杀猪盘”诈骗。
无门槛高额贷款,必是陷阱!声称“内部渠道”“无需征信”“快速放款”但要求先交费、提供账户信息、配合“刷流水”或交出账户控制的,都是诈骗。
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验证码、支付密码等。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不明二维码,不在非正规网站填写个人敏感信息。
对于任何涉及转账、提供账户、下载不明App的要求,务必通过官方、可靠渠道(如拨打银行客服、去派出所咨询)反复核实,切勿仅凭电话、短信、网络聊天就轻信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