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一大早,夏日的太阳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各基层单位的办公室里也传来了键盘敲击声和热烈的讨论声,一场关乎生产、安全、成本的“日分析”例会在每个清晨都会准时进行。这不是简单的工作汇报,而是一次对矿井经营管理的深度剖析,更是官地矿迈向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创新实践。
管理闭环:从数据到决策的精准跃迁
官地矿基层单位构建的“日分析、周汇报、月总结”动态管理机制,犹如精密的齿轮组,将矿井运营的每一个环节紧密咬合。在供应部,“日分析”已成为全链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引擎。走进供应部办公室,墙上的标准化日分析模板格外醒目,采购金额、材料分类等核心数据维度清晰可见,这些数据如同矿山的“经济脉搏”,记录着每一笔物资流转的轨迹。
保管员小王每天清晨都会仔细核对库存数据,在她的工作台上,整齐排列着各类材料台账,每一笔出入库记录都精确到具体时间。计划员老张则统筹全局,通过数据分析精准预判材料需求。数据统计员小李将这些分散的数据汇总成完整的分析报告,经过“初审+复审”双重审核机制,确保每一个数字都经得起推敲。
依托采供平台系统,材料领用全流程实现了数字化跟踪。每一根锚杆、每一卷皮带,从采购入库到井下使用,都留下了清晰的电子足迹。更值得一提的是,库存管理与回收复用也被纳入日常分析范畴。过去井下闲置的材料常常无人问津,如今通过日分析数据通报和动态跟踪,这些“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活力。“现在连井下的废旧螺丝都有人回收,大家的节约意识越来越强了。”一名老矿工说。
降本增效:全员参与的生动实践
在供应部的创新实践中,“日分析”带来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高强度皮带扣、聚丙烯编织袋等高频领用材料的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库存积压与缺货现象明显减少。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全员成本管控意识的觉醒。曾经粗放的采购模式被精准规划取代,每一笔支出都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和论证。一位采购人员笑着说:“现在买材料就像过日子,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机电检修中心同样在“日分析”中找到了降本增效的密码。中心树立了“过紧日子”的思想,将精准投入原则贯穿工作始终。走进检修车间,墙上的“日分析”看板实时更新着各项数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材料使用明细、设备检修效能……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都被纳入成本管控体系。
来领材料的矿工对此很有感触:“以前领材料都是随手拿,现在连每米压油管、每个管卡子都要详细记录。刚开始觉得麻烦,时间长了,发现这样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日分析”,机电检修中心精准定位管理痛点,及时调整材料使用,确保任务指标分配科学合理。
长远谋划:创新驱动的发展蓝图
“日分析抓细节、周汇报理脉络、月总结谋长远”,这一管理闭环不仅带来了眼前的效益,更为矿井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官地矿,“日分析”已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制度,更成为了一种管理文化。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养成了用数据说话、靠分析决策的工作习惯。
如今,官地矿正以“日分析”为支点,撬动着经营管理的全面升级。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这座老矿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持续优化管理机制,深化数据应用,官地矿正向着建设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矿井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