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生闷头气 多算明白账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宋鹏伟 2025年03月07日 10:50

  “超过六成的严重冲突源于‘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用对法律手段,别让‘近邻’变‘近敌’!”连日来,古交市司法局西曲司法所邀请包联社区的法律顾问,把普法课堂“搬”到居民家门口。大家围坐在一起,“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专门化解邻里纠纷的法律课堂开讲了……(《太原晚报》3月6日)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相当程度上源于不知法、不懂法,不会用法律手段维护正当权益。当“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这样的基层实践就成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无形中使法治精神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中。

  远亲不如近邻,但近邻矛盾并不鲜见。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约600万起民事纠纷中,近四成源自相邻关系矛盾。楼道摆放的杂物、自建房屋的高度……事无巨细都可能影响邻里关系,若任矛盾淤积,就可能在某个节点爆发冲突。这些“鸡毛蒜皮”的纠纷往往因当事人“咽不下这口气”而升级,折射出传统“面子文化”与现代法治文明的错位。解决之道,绝不仅仅是事后调解,关键在于事前普法,让居民具备法律常识、会用法律武器,如此才能避免因情绪导致的理智“掉线”,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从“咽不下气”到“算得清账”,西曲司法所的创新正在于从群众实际需求与思维习惯出发,精准把握文化心理——他们不再照本宣科讲解民法典,而是用三维建模图演示采光权受损的范围,让法律权益变得可触可感。这种将法律条文“翻译”成大白话与生活账本的能力,正是破解“法律悬空”的关键,为化解邻里纠纷、重塑和谐社区带来了启示。

  当更多的人知法守法,不和谐因素就会越来越少,解决纠纷争议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从而让法治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新闻[030862108]中模块[030862108.down]的模板内容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