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经济流行的当下,一些社区也推出了共享服务。社区腾出空间,居民们拿来家中的工具、玩具、花卉、书籍等,一起伙着用。(《太原晚报》2月27日)
在中海社区活动中心的共享工具角,电钻、扳手等常用工具一应俱全,谁需要,简单登记后可随意取用;在居民的支持下,玉园南社区共享玩具屋收集了近200件玩具,孩子们能借回家玩,也能在社区玩……这些发生在社区角落的鲜活场景,让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更在细微中彰显着现代社区开放包容的特质。
社区共享服务的核心理念在于“共享”二字。不同于商业化的共享服务,社区共享更多依赖于居民的自发捐赠和相互信任。在共享过程中,孩子们在共享玩具中找到了玩伴,大人们在共享工具和书籍中获得了帮助和启发,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这种基于共享的交流方式,让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融洽。
社区共享服务的社会意义,体现在物品的共享上,更体现在人们的心态上。在社区共享过程中,居民们学会了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它还鼓励大家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生活中来。心态的转变,对于构建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居民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得到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提升。
社区共享服务的推广,需要社区管理者和居民们的共同努力。社区管理者应积极制订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共享物品的范围、借用流程、损坏赔偿等事项,为居民提供清晰的指导,确保共享服务顺利开展。居民们应积极响应社区的号召,拿出自己家中的闲置物品参与共享,主动遵守共享规则,并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共享服务提出更多有益的建议,推动其不断完善。
最方便的共享就在邻里之间。当闲置物品流淌出温暖,当信任互助取代了隔阂,邻里之情也会变得更加深厚绵长。
新闻[030859700]中模块[030859700.down]的模板内容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