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打招呼”体现公民素养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马腾飞 2025年02月27日 10:19

  装修,动工前与左邻右舍说一声;结婚,群里告知并送上喜糖;搬家,与楼下高龄老人作个解释。这些场景,是记者连日来在社区采访时遇到的。提前“打招呼”的做法,如同春风扑面,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纠纷,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太原晚报》2月26日)

  家中有事影响邻居,提前和邻居打招呼取得谅解,看似平常的互动,实则意义非凡,只要人人都做“讲究人”,邻里关系将大为不同。

  提前打招呼,是对邻里关系的重视和对公共道德的尊重。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具有社会性。结婚、搬家……对主人而言是好事,却可能影响邻居的正常生活。主动告知,正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体现。这种“讲究”并非繁文缛节,而是一种尊重他人权益的自觉,是在公共空间中对个人行为边界的清晰认知,展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邻居们的理解与包容,同样是“讲究”的体现。生活中,邻里间的矛盾多源于一些小事,噪音、垃圾堆放、占用公共区域等。邻居们面对可能的打扰,选择理解与支持,是因为他们也秉持着“讲究”的态度,愿意换位思考,以友善回应善意。这种包容的心态,是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基石,让邻里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相处,做个“讲究人”,才能让生活越过越舒心。装修施工前,提前知会邻居,提醒他们关好门窗、做好防护,将心比心,让对方少些顾虑;家中有小孩,主动和邻居沟通,多留意孩子的动静,尽量减少哭闹声的干扰;在楼道里,时刻保持轻声慢步,不制造噪音,以免惊扰他人休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举动,实则是邻里间的润滑剂,能悄无声息地化解许多潜在矛盾,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温馨。

  倘若人人都能成为“讲究人”,心怀他人,践行善意,社会也会如沐春风,愈发和谐美好。这份美好,不必等待他人先行,让我们即刻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以真诚的关怀传递温暖,用文明的言行诠释善意,携手并肩,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邻里生活,让爱与和谐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新闻[030859338]中模块[030859338.down]的模板内容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