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新质生产力 澎湃发展新动能

——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塑造新动能、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人才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李俊华 2025年01月21日 07:36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我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提升区域竞争力。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建议我省加快塑造新动能、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人才,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大模型产业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模型已成为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孙炜代表认为,目前,我省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领域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仍存在差距,应通过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为大模型产业注入新动能。

  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山西省大模型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大模型技术在能源、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推广应用,实现产业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开工建设智算中心,构建全省联动的智算力平台和数据流通平台,为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大模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大模型产业创新联盟,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为“低空经济”储备人才

  近年来,“低空经济”迎来发展机遇,国家发展改革委挂牌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低空飞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扶持政策连续出台。相关报告显示,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今年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李力海代表长期关注“低空经济”发展情况。她认为,我省是低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快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提高我省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2024年,中北大学新增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增航空物流管理专业,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新增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李力海建议,在此基础上,一是鼓励全省中小学开展航空科普教育,深化校外实践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参与航空的兴趣;二是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和职校开设通航相关专业,加强通航专业人才培养;三是支持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不断提升通用航空教育专业水平;四是推动虚拟航空飞行营地建设,大力推广通航文化,助力“低空经济”快速发展。

  设立新质生产力产业基金

  “我省传统行业较多,新质生产力产业较弱,为实现快速转型升级,应设立政府性质的产业基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动能。”孙晓普代表建议。

  他表示,应及早动手,结合我省实际,研究组建新质生产力产业基金方案,进行顶层设计,推进实施。统筹规划资源,做好基金财政预算,科学制订新质生产力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包括投资方向、区域范围、额度配比、权责划分以及容错机制等,保障基金稳健运作和健康发展。培养一支有思路、能管理、能创新、能运作的高水平队伍。

新闻[030846899]中模块[030846899.down]的模板内容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