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出圈 背后的偶然与必然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宋鹏伟 2023年04月25日 09:08

  最近一个月,“淄博烧烤”成为热议的话题。总结起来一句话,“烧烤带火一座城,为什么淄博行?”

  有人揣测,这背后有一套完整的营销方案,然而且不论互联网时代营销策划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多大、为一座城市打造IP的难度有多大,仅通过对这一事件来龙去脉的梳理,就可以发现,其中有太多的偶然。

  3月初,互联网上兴起了一波“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热”。顾名思义,是用最少的钱“刷”最多的景点,一天暴走几万步,这种类似特种兵“拉练”式的旅游方式引起了不少大学生的兴趣。物美价廉、形式独特的淄博烧烤,进入大学生们组团打卡的视野。随后,一则消息为“淄博烧烤”继续添火:去年5月疫情期间,淄博对疏散到当地的山东大学的学生们照顾有加,还在隔离结束后请学生们吃了一顿烧烤。被感动的大学生们纷纷约定,要在疫情结束后再来这座好客的城市,于是“春暖花开时,大学生们回来了”。4月初,当地推出“淄博烧烤专线高铁”,再次引爆互联网,把热度推上了新高。

  淄博烧烤火爆,更像是多种因素同频共振的结果。与其说淄博烧烤如何具有差异化的地域优势,不如说“特种兵式旅游”、疫情期间积蓄的消费动能、信息传播方式革新、知恩图报的人性温度、春暖花开的出游冲动以及“烧烤”这一极具烟火气的消费方式,共同促成了“淄博烧烤”的走红。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文化特性是,流量带来的红利,也极容易被流量反噬。由此来看,“淄博烧烤”能够火得如此持久,一定还是因为当地“做对了什么”。

  自淄博烧烤在互联网上升温,当地政府就开始在两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吸引、助力。譬如,当地陆续推出了发放惠民消费券、推出半价青年驿站、开设烧烤专列、新增烧烤公交专线、定制烧烤地图、连夜洗地修路等一系列措施,甚至还在前往淄博的列车座位上,为游客准备了特产和水果饮料的“欢迎礼”。周到、贴心,主打服务性和人情味儿,为年轻人淄博游降低了成本,“好客山东”的城市形象被再度放大和强调。二是呵护、保障。众所周知,烧烤也有其天然容易触发的“黑点”,如食品安全、治安纠纷,还有旅游旺季容易伴随的宰客现象。为此,当地专门设立了淄博烧烤名店“金炉奖”,并成立烧烤协会规范行业标准,同时增派执勤人员加强价格监督、维护治安秩序,从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开展护航行动。

  一顿烧烤,究竟有多少价值?显然,就像发展旅游不能仅靠门票一样,如果眼睛只盯着餐饮收入,就浪费了这难得的机遇。人气迅速聚集,为相关行业协同发展带来了东风。譬如,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宣布9个景区开放“高铁票免费换门票”活动,争取让远道而来的食客变成游客,能够住一晚、看一看,近距离感受城市底蕴。同时,针对年轻人比重大的特点,当地还将人才招引计划书摆放在火车站,让年轻人一下车,就能看到留下来会得到怎样的支持和帮助,配套的还有半价或免费入住青年驿站等诚意措施。

  显然,正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高效有力的协同配合,才让淄博烧烤持续走红,进而成为现象级顶流城市IP。如果说一开始的走红是随机的、偶然的、难以复制的,那么随后政府部门“快、准、狠”的跟进,则向我们展示了在互联网时代应当如何抓牢机遇、乘势而上,竭尽所能表达城市诚意的具体路径。想要从流量走向“留量”、从网红走向长红,仅靠一次策划、几个活动远远不够,唯有充分释放民间活力、扑下身子做好服务,才可能真正提升城市吸引力。偶然中能看到必然,必然中孕育着偶然。因此,与其将关注点放在如何能够走红上,不如想一想,那般应对之及时、服务之贴心、保障之周到,我能否做到。

  “淄博烧烤”聚焦于一个特色点,以点带面、以面带链,不断以诚意之举营造城市形象,不啻城际竞争的成功尝试。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吸引人才,首先应当“被看到”,然后才可能“被记住”,为资源聚集创造可能。因此,不能按部就班地、自上而下地谋发展,而要密切贴近现实,充分激发民间活力,尤其是要有用户思维,关注新型消费人群。“淄博烧烤”至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城市发展可以在小切口有所作为,甚至大作为。

新闻[030596887]中模块[030596887.down]的模板内容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