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新街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

用文化之光“点亮”美好生活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袁剑锋  通讯员 原茜 贺静姝 2022年12月20日 10:04

  在北沙河沿岸,一座三层的白色建筑格外醒目,这就是职工新街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背后倚靠着连片宿舍区,北沙河从门前蜿蜒而过。优质完善的硬件设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再加上倾心打造的“社区公益文化+”品牌,让该中心不仅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更是周边居民学习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服务丰富多彩

  走进职工新街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为260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在城市党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综合执法、社情民意6个窗口前,工作人员正热情接待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居民。一层还有党群议事厅、人大代表联络站、法务工作室、基层治理工作站、城市书房等功能室,其中城市书房最受欢迎。书房面积为200平方米,目前藏书6000余册,设有成人阅读区、儿童阅读区、还书区,通过智慧阅读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有一个能静心阅读的场所。

  前往二层,组织生活馆是党员学习的好地方,集学习、教育、展示、互动和服务为一体。特别是城市记忆展示区,家园、红色、军地、工业和人物五大记忆板块让居民能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三层主要为文明实践所,其中的舞蹈室和声乐室最受欢迎。“因为环境好,这里的活动场地可抢手了,很多团队一周才能轮上一次。”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介绍,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2020年8月投用,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共有3层、17个功能室,涵盖基层党建、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文体活动4个方面的服务内容,辐射职工新街街道的9个社区、6万余常住居民。

  打造文化头牌

  在职工新街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二层,一个功能室内传出悠扬的戏曲声。“这是中心的香坊戏工作室,因为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爱明老师坐镇指导,这里是我们的文化头牌。”工作人员介绍。

  “香坊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走进工作室,白爱明先给记者讲起了香坊戏的由来。清朝乾隆年间,在冬季农闲时节,太原郊区的农民以敲击简单乐器和对唱的形式,展开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那时有香坊、油坊、粉坊和豆腐坊四大手工作坊,其中香坊的规模最大,人员最多,所以香坊中的小戏最为流行,后来就被人们称作“香坊戏”。

  白爱明从小就研习香坊戏,小有成就。为让更多人熟知香坊戏,他经常开设免费培训班,向热爱戏曲的群众传授技艺。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开放后,他更是将培训班开进了中心。发现很多居民感兴趣,中心就专门为白爱明开设了一个工作室。

  “这个工作室就是香坊戏的大本营,别的团队每周只能活动一次,我们天天都能来,让喜欢香坊戏的群众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白爱明告诉记者。

  如今,在中心的支持下,香坊戏逐渐焕发生机。“目前,我们表演的剧目非常多,除了传统剧《虎娘》《西口泪》外,还有根据现实故事改编的红色抗战剧《掐蒜薹》,以及最近编写的反腐倡廉现代剧《送礼》等。我还把香坊戏和皮影戏融合起来,经常去社区、敬老院、学校、幼儿园表演,好评如潮。”白爱明说。

  孵化志愿队伍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一定会尽快转换角色,努力从一名普通的文艺爱好者变成优秀的项目组织者。”最近,“凤隆秀舞”艺术团负责人李凤梅又有了一个新头衔,成为职工新街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公益文化+”品牌项目负责团队的成员。

  李凤梅是一名舞蹈爱好者,带领一些志同道合的居民成立了“凤隆秀舞”艺术团。近两年来,她在中心排练之余,还参加了“织心大姐”等志愿活动,热衷公益事业,经常为中心的各种志愿活动出谋划策。“社区公益文化+”品牌项目的负责人、中心党建共建单位杏花岭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肖红梅说:“现在将李凤梅大姐吸纳为品牌项目负责团队的成员,‘凤隆秀舞’艺术团的全体成员都成为了志愿者,我们中心的公益力量大幅增强。”

  成立之初,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就把多方位发展文化团队定位为特色服务。为此,该中心与山西省合唱协会、团省委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多个单位联合,打造了“社区公益文化+”品牌。

  “中心的‘社区公益文化+’品牌除了要满足周边居民的文体需求外,还努力把这些文体爱好者发展成为志愿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项目,帮助辖区内的弱势群体。”肖红梅介绍。目前,该中心依托“社区公益文化+”品牌项目,已将党群30余支文艺团队的队员发展为志愿者,并陆续孵化出“窗帘行动”“织心大姐”“星朋友”“暖阳之声”等多个志愿服务队,让党群服务的志愿红走进了千家万户。

新闻[030541164]中模块[030541164.down]的模板内容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