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情和耐心为居民服务 西羊市社区17年“零上访”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袁剑锋 2020年06月28日 07:41

  “您好,是冀大姐吗?我是咱们社区的居民,有点困难想求助社区。”6月23日一大早,杏花岭区西羊市社区的冀大姐热线铃声又响了。通过冀大姐热线、微心愿墙、开通少数民族居民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西羊市社区用热情和耐心服务居民,遇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目前已经17年“零上访”。

  热线全天开通

  6月23日上午,忙完手头的工作,西羊市社区主任冀承娟打开了她的“冀大姐热线”笔记本,查看还有没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采访期间,冀主任的电话不断响起,有求助的,也有致谢的。

  2014年,为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西羊市社区开通了“冀大姐热线”,并制定相关制度和“三个保证”,即保证24小时全天开通,保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求必应,保证每个居民都知道热线电话号码。从那以后,社区居民有了困难,首先都会想到“冀大姐热线”。

  羊市街15号院有个智力残疾居民小东,前段时间病情加重,不仅经常在家里大喊大叫,还买了蜡烛等易燃品,存在安全隐患。小东的父母年纪大了,无法将儿子送医,只好拨打冀大姐热线求助。社区得知此事,在鼓楼派出所协助下,将小东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每次接到居民的电话,冀主任都会将居民的困难和要求写在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打开看看,检查是否有遗漏。“居民的求助,一年能记满满一本,截至目前,我已经记了6本。每月初的社区党员碰头会上,我们都会共同研究协商热线中的难点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便于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冀主任说。

  心愿基本实现

  西羊市社区办公室外有一面“微心愿墙”,居民把自己的困难贴上微心愿墙,社区工作人员和在职党员便会根据各自的能力认领。

  羊市街14号楼有176户居民,属于无人管理楼院。2019年11月,因地下供热管网漏水,导致居民家中停暖。看到微心愿墙上的居民求助后,社区立即行动,一边安抚居民的情绪,一边组织维修人员抢修。很快,管道就修好了,恢复供热,居民非常满意。

  在疫情防控期间,一些留守的外来人员生活有困难,便在微心愿墙上留言。冀主任赶紧上门了解情况,得知这些外来人员都是以卖菜为生,防疫期间他们无处摆摊,没有收入,生活难以维持。考虑到社区居民也有买菜的需求,社区便设置了“便民菜摊”,督促销售人员做好防护,既解决了外来人员生计问题,又方便了辖区居民生活。

  冀主任说,通过微心愿墙可以了解居民诉求、汇聚居民心声、帮居民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居民提出的各种“微心愿”都基本实现了。

  尊重每位居民

  西羊市社区还是我省少数民族工作示范社区,创新推出了“1234567”民族工作机制,即“一卡、两薄、三联手、四经常、五时服务、六必访、七到位”,并开通少数民族居民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各类服务。

  回族居民白师傅肢体残疾,老伴去世,一人独居。一天半夜,他家中管道跑水,自己无法处理,打电话向社区求助,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上门修好了水管。冀主任还和一名患病的回族老大娘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上门探望老人,陪老人聊天,提供生活用品。

  “我在西羊市社区已工作17年了,一直坚持‘尊重、理解、感动’的工作态度。这17年来,社区零上访、零事故,各种案件也非常少。我认为,尊重每位居民,强化源头管理,就地解决问题是做好社区工作的三大要素。”冀主任说。

新闻[030228492]中模块[030228492.down]的模板内容为空!